比特网早报:马斯克被网友用DeepSeek打脸,微软据悉加大力度抢夺AI人才

科技IT
2025 08-14 11:39:40
分享

  2025年8月14日消息,昨夜今晨,科技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?行业大咖抛出了哪些新的观点?比特网为您带来值得关注的科技资讯:

  腾讯:2025年二季度营收1845.04亿元,同比增长15%

  腾讯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,财报显示,腾讯二季度实现营收1845.04亿元,同比增长15%;经营利润(Non-IFRS)692.5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二季度腾讯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%至913.7亿元;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%至357.6亿元;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%至555.4亿元。腾讯当季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%至202.5亿元,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19%至191.1亿元。腾讯持续加码AI战略投入:当季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%至202.5亿元,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19%至191.1亿元。(36氪)

  腾讯本季财报验证了“AI投入-技术突破-业务增长”的正循环:游戏与广告在AI加持下实现结构性升级,云服务和全球化打开第二增长曲线。

  马斯克被网友用DeepSeek打脸,后者曾登上App Store的榜首

  马斯克不爽自家Grok没有上推荐榜,炮轰苹果偏袒合作伙伴OpenAI,威胁要起诉苹果涉嫌垄断操纵应用商店。他控诉苹果涉嫌垄断:“苹果的行为使得除了OpenAI之外,任何AI公司都不可能在App Store排名中拿到第一名,这是毫无疑问的反垄断违规行为。“他宣布,自己别无选择,只能立即对苹果采取法律行动。但讽刺的是,网友在这条X文下通过“社区备注”直接打马斯克的脸,列出引用来源,指出事实并非如此,今年1月中国AI应用DeepSeek就登上过美区应用排行榜首位,Perlexity也曾经登上过印度应用排行榜首位,而且这都是在苹果与OpenAI达成合作之后。(新浪科技)

  OpenAI首席执行官筹划成立新公司,直接对抗马斯克的Neuralink

  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・奥特曼正在策划对抗埃隆・马斯克的下一步行动,计划打造一家与Neuralink竞争的公司。据报道,这家名为Merge Labs的新公司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将人类和机器融合在一起。目前该公司正在按8.5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,目标是筹集2.5亿美元,预计OpenAI的风险投资团队将提供大部分新资金。(新浪财经)

  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・奥特曼(Sam Altman)通过成立Merge Labs直接挑战埃隆・马斯克(Elon Musk)的Neuralink,标志着硅谷两大科技巨头在脑机接口(BCI)领域的正面交锋。

  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启动大规模招聘

  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智能信息事业群近日启动了大规模AI人才招聘计划,社招与校招总规模近千人。此次招聘聚焦大语言模型、多模态识别与理解、多模态训练工程以及智能体应用、AI硬件等前沿技术领域,工作地点覆盖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广州等核心城市。(36氪)

  甲骨文云计算部门据悉裁员,人工智能投资居高不下之际控制成本

  甲骨文公司正在其备受关注的云计算部门进行裁员,这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巨资的科技巨头采取措施控制成本。多位知情人士透露,受影响的员工本周收到裁员通知。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,一些裁员与绩效问题有关,云计算部门仍在招聘。甲骨文发言人尚未回应多次置评请求。(新浪财经)

  微软据悉加大力度抢夺AI人才,瞄准Meta多个团队

  据报道,微软正在加大争夺人工智能霸主地位的力度,积极瞄准Meta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,提供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薪酬,以确保在大规模的行业支出狂潮中获得关键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。根据美国《商业内幕》网站获得的内部文件,微软已经确定了最受欢迎的Meta AI工程师,并正在实施一项新的、竞争激烈的招聘流程。这一举措旨在与Meta丰厚的薪酬方案相匹配,包括数百万美元的签约奖金,以吸引和留住精英人工智能人才。(新浪财经)

  DeepSeek R2有望8月下旬发布?内部人士:不属实

  近日有市场传言称,国产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旗下DeepSeek R2有望在8月15日至30日期间发布。8月13日,DeepSeek内部人士表示,上述消息不属实。(澎湃新闻)

  ChatGPT最新功能更新:提供“自动”、“快速”和“深度思考”三种响应模式

  8月13日,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・奥特曼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介绍ChatGPT最新功能更新情况。其中提到,目前GPT-5在响应模式的选择上提供“自动”、“快速”和“深度思考”三种模式,山姆・奥特曼称,多数用户适合“自动”模式,但新增的控制选项将为特定需求用户提供便利。此外,山姆・奥特曼表示,开发中的GPT-5新版人格将比现有版本更显亲和,同时避免GPT-4o的过度热情(基于多数用户反馈)。“团队深刻认识到:未来必须实现更个性化的AI人格定制功能。”他补充说道。(界面新闻)

The End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展示,不拥有所有权,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文章、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/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,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