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 5 月 10 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。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“魅力天府品牌之夜”于 5 月 9 日在成都举行。会上,电子科技大学教授、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,带着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登场并正式发布。
”今年 5 月 10 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。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“魅力天府品牌之夜”于 5 月 9 日在成都举行。
会上,电子科技大学教授、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,带着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登场并正式发布。
这颗芯片实际尺寸仅有 0.14 平方毫米,发光范围、出射亮度、纠缠质量等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。他表示:“在不久的将来,‘四川造’量子光源必将为每一个人带来量子科技的曙光。”
周强教授表示,包括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内的量子产品有望在 2026 年实现多场景技术验证。
从官方获悉,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攻克了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、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,在国际上首次运用了氮化镓材料,使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,输出波长范围从 25.6 纳米增加到 100 纳米,并可朝着单片集成发展。
周强还表示,“氮化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 LED 灯中。我们现在做的量子光源瞄准的是量子互联网产业方向,它也需要光源来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,我们就是结合现有的氮化镓光源技术,在量子光源方面做了一次科学的探索和突破。”
对于未来的应用场景,周强教授表示,“在量子通信层面,其特有的物理属性可将信息安全等级提升至量子维度,为金融、政务等敏感数据传输构筑‘量子护城河’;在算力支撑方面,氮化镓材料中蕴含的量子资源使芯片能承载更复杂的量子算法,为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算力瓶颈提供破局可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