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7日消息,昨夜今晨,科技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?行业大咖抛出了哪些新的观点?比特网为您带来值得关注的科技资讯:
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14家
据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消息,目前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14家,近五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。这些企业总估值5215亿美元,超级独角兽企业(估值过百亿美元)5家,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60%以上。(新京报)
何为独角兽企业?这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,估值要超过10亿美元,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。从商业价值来看,独角兽企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,数量增多也让资本市场更加重视这些企业,有利于国家技术发展。
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
国家数据局12月26日发布消息称,《深入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正式发布,提出,到2025年底,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。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%以上,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;1ms时延城市算力网、5ms时延区域算力网、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;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,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%;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、成本明显降低,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;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,以网络化、普惠化、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。(证券日报)
随着数智化的深入,企业对于算力的需求远胜于以往,国家也不断加强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并形成一定的规划,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,也将为全国提供更好地算力支撑。
近两个月闪存价格已涨六至七成 DRAM涨两成多
存储芯片价格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,供应链指出,过去2个月内闪存价格上涨约六至七成;DRAM涨幅较为缓和,约两成多。目前观察终端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,近期仅有手机品牌拉货需求提升,但手机能否持续支撑涨价,预计2024年一季度将是观察重点。(台湾电子时报)
新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 有望为6G通信频率商业化带来变革
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大学、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,成功优化了专门用于6G通信的太赫兹(THz)纳米谐振器,将太赫兹电磁波放大3万倍以上。这一突破有望为6G通信频率的商业化带来变革。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《纳米快报》杂志。(科技日报)
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(上庄)正式发布
由京能集团承建和运营的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(上庄)正式发布,其中一期500P(FP16稠密)算力于今日起正式上线,在发展规划上,算力平台将以100%绿电运营,力争于2024年一季度上线二期1500P公共算力,并预留2000P以上的算力扩展空间。同时,京能集团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、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围绕绿色能源、公共云、智算基础设施等全面深化合作。(天极网)
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的上线,也是一次提供公共算力服务的尝试,该平台也依托了京能集团提供的能源,为北京提供普惠算力服务,助力首都AI生态建设。
五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数据局、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《深入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》。到2025年底,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。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%以上,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;1ms时延城市算力网、5ms时延区域算力网、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;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,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%;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、成本明显降低,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;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,以网络化、普惠化、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。(中国日报)
两部门印发《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等多个文件
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通用服务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操作系统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台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便携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一体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,《工作站政府采购需求标准(2023年版)》。(财联社)
未来25年人工智能将产生巨大的通缩效应
OpenAI早期投资者、美国知名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、太阳微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维诺德・科斯拉(Vinod Khosla)周一表示,他预计人工智能将改变全球经济。科斯拉在X上写道:“人工智能在25年内应该会产生巨大的通缩效应。”他接着说:“在一段时间内,资本应该是稀缺的,目前衡量GDP和经济的指标将不那么重要,但商品和服务应该非常丰富。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正确的措施和正确的问题。”(金融界)